[Case 4] 另類「T型」企業家 — 自創飛鏢品牌,推興趣班課程APP

 

「功夫兩個字,一橫一直。」電影《一代宗師》中葉問的獨白,道出了習武之人的心境;而從商兩個字,同樣是一橫一直,需要的不止是識見、人脈與經驗,還要具備「T型人才」(T-Shaped Talents)的特質。T字當中的橫代表跨領域知識與思維的廣度,直則代表專業知識探究的深度,這類人被喻為當今廿一世紀商業世界最渴求,且最具競爭力的人才,亦是設計思考家必備的特質之一。

自小在螺絲工業世家長大的徐詠琳(Jennifer),就是個不折不扣的T型人才。廿歲出頭時的她,考入美國設計界最權威的一流學府──藝術中心設計學院(Art Center School of Design),十多年前回流香港卻偏偏選擇從商,利用設計師的另類思維觸覺,將父業的螺絲工廠升級轉型,自創飛鏢品牌飛鏢工房(The Darts Factory)開闢另一片天。

近年她獲獎無數,傑出企業家的光環背後,她自言身體流着的始終是設計師的血。「當初學設計,是想改善人類的生活,當我將設計思維應用在商業世界,我的初心沒變,而這種跨界思維的結合,正是創新的養分。」她說。


二○一五年創立飛鏢品牌的徐詠琳,遞上公司卡片,上面寫着「Jennifer Tsui is our founder and the boss.」。她笑說:「以往很多人以為公司背後另有老闆,於是我就在卡片上寫明,免得尷尬。」單是這份基於實際需要和用戶體驗思考的心思,便能看出的設計師觸覺。

由讀汽車設計到從商投身螺絲製造業,後來自家創立本地飛鏢品牌,徐詠琳一直以設計師的思維與初心,一步步引領品牌發展,近年她更轉戰開發課程配對手機程式MasterX,為自己的事業創出另一條新路。

由讀汽車設計到從商投身螺絲製造業,後來自家創立本地飛鏢品牌,徐詠琳一直以設計師的思維與初心,一步步引領品牌發展,近年她更轉戰開發課程配對手機程式MasterX,為自己的事業創出另一條新路。


「設計產品不是一來就畫草圖,而是要先問設計的產品用來做甚麼,要用來解決甚麼痛點,做生意亦同樣。」


自小已終日與工筆為伍,中學時藝術科年年考第一的徐詠琳笑言,畫家從不是她的志願。「很多畫家都要死後才成名,而且要靠賣畫維生,收入很不穩定。而更重要的是,我不想我的作品只換來別人一絲的感觸,反而想實際地改善人類生活,造福人類。」於是,她中學畢業後遠赴美國求學,其後更毅然放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插畫系的取錄,反而選擇轉讀學院的夜校課程,進修產品設計。

輾轉花多了近兩年時間,徐詠琳最終成功考入學院修讀產品設計,過程令她眼界大開,「做產品設計並不只求美觀,更重功能性,而背後需要考慮很多因素,包括用家的需要,當中需要大量的觀察,所以當要設計一件產品,資料搜集反而要花最多的時間。」她說。

不過,天生愛好汽車與速度感的她,一年後再轉讀學院的交通工具設計系,該系被喻為世界頂尖汽車設計師的搖籃,孕育過無數名車設計師,包括設計法拉利經典車款Enzo Ferrari的奧山清行(Ken Okuyama),「他當年是系主任,我拿着兩本速寫簿和一幅渲染圖(Rendering)作品給他過目,希望能夠申請轉系。他說我有天分,但要學有所成,一定要比別人努力。」

當年首肯讓徐詠琳入讀汽車設計的著名汽車設計師奧山清行(左),教曉她要成為出色設計師,技巧只是次要,以人為本的思維才最重要。

當年首肯讓徐詠琳入讀汽車設計的著名汽車設計師奧山清行(左),教曉她要成為出色設計師,技巧只是次要,以人為本的思維才最重要。

設計師的修為

的確,在學院的木人巷裏,徐詠琳經歷了非一般的磨練,「單是一堂作畫課,每星期就要交二十個設計,欠交的下星期補交雙倍;上堂全班將作品貼上牆互相點評,若老師嫌整體水平太低,下星期全班每人就要交六十個設計。」她舉例。

從老師和同學的點評,她慢慢發現何謂好的設計,「設計概念比畫功更重要,所以我身上隨身有本記事簿,行街、乘車甚至去展覽館時一有靈感便畫下。」而在往後的學習過程之中,亦讓她逐漸體會到如何成為出色的設計師,「簡單如設計一部車,我們首先會思考為誰而設計,他生於哪個年代、有甚麼喜好、月入多少、甚麼國籍,我們甚至會為這個虛擬的用家改個名字,之後才做資料搜集,針對他的喜好和需要設計。所以諸如將放水樽的裝置放在軑盤旁邊,背後都有一番心思。」

在當年的畢業展上,徐詠琳展出她為一款家用遊戲機設計的聯乘特別版汽車,設計過程需要代入遊戲機迷的心態思考,她形容是一次難忘的設計經驗。
在當年的畢業展上,徐詠琳展出她為一款家用遊戲機設計的聯乘特別版汽車,設計過程需要代入遊戲機迷的心態思考,她形容是一次難忘的設計經驗。

這種代入用家的思考方式,正是設計思維中以人為本的要素,當中需要大量的觀察,「我們慣稱這些觀察所得做用家的痛點(Pain points),而設計就是為了解決這些痛點。」她續說。


「我們慣稱這些觀察所得做用家的痛點(Pain points),而設計就是為了解決這些痛點。」


四年的學院生涯,徐詠琳總結最大的得着並非畫功或技術上的長進,「多年後我才知道,要做好的設計師,畫功只是基本,最重要有好的設計概念,這種感悟是一種自我修為,令我終身受用。」

在世界一流汽車設計學府中求學,徐詠琳其中一件最深刻的功課,是當年為自己設計的工具箱,從中讓她嘗試從自身的需要出發,發明真正回應用家需要的產品。

在世界一流汽車設計學府中求學,徐詠琳其中一件最深刻的功課,是當年為自己設計的工具箱,從中讓她嘗試從自身的需要出發,發明真正回應用家需要的產品。

觀察悟出需求

學成畢業後,徐詠琳先後到過美國一間汽車軟件設計公司,以及豐田位於比利時的工廠工作,由低做起。然而,二○○九年的一場金融風暴,令父親的生意出現困難,她於是毅然辭工回流,投身她毫無認識的螺絲工業。「入職第一件工作,是製作公司的產品小冊子。那刻我發現即使工廠生意有多好,別人買部近萬元的名牌吸塵機回家,卻不會記得當中的螺絲其實是我們工廠的出品。長遠下去,公司很難做大做強。」

當年的她深明要挽救父親的基業,就要創新,思考讓公司能持續發展,對客戶、員工及公司都有利,而且可行的方案,而根據設計思維中的「設計創新」三大要素,成功的創新方案,就要同時符合需求性(Desirability)、可行性(Feasibility)和存續性(Viability)。「公司以往的客人會以萬粒螺絲的訂量下單,但近年產業息微,很多單只得幾千粒,可見螺絲產品已缺乏市場需求。」

在螺絲廠工作的經驗,讓徐詠琳嘗試將設計師的思維套用在一門生意上,並帶領工廠轉型,造就自家飛鏢品牌The Darts Factory的誕生。

在螺絲廠工作的經驗,讓徐詠琳嘗試將設計師的思維套用在一門生意上,並帶領工廠轉型,造就自家飛鏢品牌The Darts Factory的誕生。

毋獨有偶,以往靠代工生產(OEM)發跡的香港工業,很多都已逐漸息微,而徐詠琳除了在公司大推改革,轉投高端螺絲的市場,還決定將工廠升級轉型,投身飛鏢產業。「飛鏢運動近年在香港興起,但本土的品牌卻不多,而我發現只要少許改動,公司現有的螺絲機器就可以生產出飛鏢的鏢身,而自創品牌,長遠利潤比做代工高得多。」她說。

於是在二○一五年,徐詠琳由螺絲廠的總經理,遙身變成飛鏢工房的創辦人,並且親自投入產品研發,將螺絲技術與飛鏢結合,創作出嶄新的Muu5飛鏢產品,而設計的靈感則來自觀察。「我訪問了很多飛鏢手,發現他們都會用不同重量的飛鏢練習,鍛鍊手感和肌肉慣性,這一點引發我思考,如果有支飛鏢可以調節重量會如何 ?」

Muu5系列飛鏢是徐詠琳自家設計的首套飛鏢,飛鏢的專利設計可讓鏢手透過增減鏢身的螺絲數目改變鏢身的重量,以配合訓練時的需要。

Muu5系列飛鏢是徐詠琳自家設計的首套飛鏢,飛鏢的專利設計可讓鏢手透過增減鏢身的螺絲數目改變鏢身的重量,以配合訓練時的需要。

創新過程中少不免要不斷改良,而Muu5飛鏢亦經過五個產品原型才正式面世,並成功申請專利。「Muu5飛鏢的原理是將不同重量的螺絲模裝入鏢身之內,就可以改變飛鏢的重量,讓鏢手隨意調節。」不過,正如創新從來沒有終點,當再說起她當年的設計,她坦言還有不少改進之處,「首要完善用家的體驗,例如應將螺絲模的設計改良,令用家一裝一扭就可以將螺絲模放入鏢身,省卻扭螺絲的時間。」她續說。

以往的設計師訓練,讓徐詠琳深明產品設計與用戶體驗與需求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,因此飛鏢工房的飛鏢產品全部都由本地飛鏢手親自設計,「支持本地飛鏢手,飛鏢運動才能持續發展,而且很多外國的飛鏢產品都基於西方人的手形設計,讓本地鏢手設計飛鏢,就能確保產品迎合亞洲鏢手的需要。」她解釋道。

再創業推興趣班App

徐詠琳善於觀察,發掘用家需要的特質,亦讓她有另類的市場觸覺,從商業世界的紅海中發掘商機,「飛鏢生意令我有機會認識很多家長、學校,甚至是各類運動班的導師和退役港隊運動員,在跟他們的言談之間,我發現對於學習和運動教學,他們原來有各自的痛點。」她說。

人稱「黑妹」的香港羽毛球代表葉姵延便是她的「研究對象」之一,「做全職運動員多年,近年已是半退役狀態,是時候為自己謀出路,轉型做教練和教羽毛球興趣班是其中一個考慮,但要投身教班少不免要學宣傳、會計、管理等技巧,這方面我完全是零經驗,需要慢慢學習。」葉姵延說。

除了葉姵延,徐詠琳訪問的三、四十位運動班導師,都不約而同地告訴她同樣的困難,「很多都不懂得如何有效做宣傳,同時欠缺教學場地,而且很多時會因有學生臨時退學而要白交場租。如今手機程式發展迅速,一個手機程式是否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?」她說。

開發MasterX程式的過程中,徐詠琳曾向超過八十位導師和家長收集用家意見,當中包括近年積極尋求轉型的香港羽毛球港隊成員葉姵延(左)。

開發MasterX程式的過程中,徐詠琳曾向超過八十位導師和家長收集用家意見,當中包括近年積極尋求轉型的香港羽毛球港隊成員葉姵延(左)。

以往的飛鏢班教學經驗,讓徐詠琳認識了一班家長,從訪談之中,她慢慢發現家長幫子女物色興趣班時也有不少痛點。

以往的飛鏢班教學經驗,讓徐詠琳認識了一班家長,從訪談之中,她慢慢發現家長幫子女物色興趣班時也有不少痛點。

徐詠琳研發的MasterX程式現正處於測試階段,這段期間她仍積極向不同的潛在用家收集意見,研究改良的方向。

徐詠琳研發的MasterX程式現正處於測試階段,這段期間她仍積極向不同的潛在用家收集意見,研究改良的方向。

找出要解決的問題和用家的需要,是設計思維的第一步,而徐詠琳同時亦訪問了數十位家長,了解她們的需要。「她們的痛點反而在於不知哪個導師教得好,有時遇着因收生不足而要改動上堂時間,往往會打亂她們為子女安排的學習時間表,令她們手足無措。」

集合兩方的痛點,徐詠琳最後決定再創業,在二○一九年投資數十萬元,聘請程式編寫公司合作設計MasterX手機應用程式,並計劃在今年推出市面。「程式羅列坊間各類興趣班,導師可以輸入資料,用簡單頁面介紹自己的課程,而學生可以為導師的教學評分;程式亦設有處分制度,導師若隨意取消課堂,便會被處罰。之後我們還會加入租用場地的功能,讓導師可利用程式一條龍做到宣傳、收生、收費和租場地的功能。」她介紹說。

T型企業家思維

從螺絲工業轉型到飛鏢產品研發,再到手機程式開發,徐詠琳仿如百足般多爪,同時卻一直抱着設計師以人為本的思維,以及善用觀察找出需求的特質,專注發掘和解決問題,從中找出商機。而引文中提到的T型人才,正正就有這種善長融合跨學科、界別和知識,同時專注探求的特質。

這概念由哈佛商學院教授巴登(Dorothy Barton)在其著作《知識之泉》(Wellsprings of Knowledge)中提出,而徐詠琳對T型人才當中的「T」卻有另一番見解。「T字的一直一橫,對我來說直代表根源思考,設計產品不是一來就畫草圖,而是要先問設計的產品用來做甚麼,要用來解決甚麼痛點,做生意亦同樣;橫就代表整合設計的能力,講求如何配合最少的資源,人力物力,思考出解決方案。」她解釋。

投身創業,成立飛鏢工房至今五年,徐詠琳的另類企業家思維,同時為她帶來「亞太自主卓越品牌」、「香港青年工業家」、「金紫荊女企業家」、「商報傑出女領袖」、「大灣區青年女創業家」等多個獎項,而對於別人眼中的成功,她一笑置之,反而將成功歸功於那四年的設計學院生涯,「學院教曉我如何做一個設計師,雖然畢業後沒有投身設計行業,但我一直都在運用設計思維,在過往從商的每個決定之中,推動我時刻從用家的角度出發,思考創新,而從商背後的初心,就跟我當初選擇讀汽車設計一樣,想要改善人類的生活。」她說 。

徐詠琳近年屢屢獲獎,而對她來說,別人的表揚時刻提醒她從商路上,要時刻毋忘設計師那份渴望令人類生活得更好的初心。

徐詠琳近年屢屢獲獎,而對她來說,別人的表揚時刻提醒她從商路上,要時刻毋忘設計師那份渴望令人類生活得更好的初心。